2023年,四平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四平建设崭新局面。《四平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以翔实的数据和直观的图表,从综合、农业、工业和建筑业、服务业、国内贸易、固定资产投资、对外经济、财政金融和保险、教育和科学技术、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资源环境等方面对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综述,客观反映四平市2023年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态势,展现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新成效。
一、经济运行恢复向好,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8.86亿元,比上年增长5.9%。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91.11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18.23亿元,增长4.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79.52亿元,增长7.0%。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2.5:20.1:47.4。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较去年下降1.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提高1.8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4922元,比上年增长8.9%。
二、生产形势总体平稳,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为夯实农业基础,四平市主动扛起农业大市责任,实施农业率先发展战略,农业农村现代化加速推进,农业发展稳中向好。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98.9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其中,农业产值139.2亿元,比上年增长3.7%;林业产值5.2亿元,比上年增长6.9%;牧业产值245.6亿元,比上年增长6.0%;渔业产值1.1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7.8亿元,比上年增长4.2%。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8.6万公顷,同比增长0.3%。全年粮食产量480.7万吨,比上年增加13.3万吨,同比增长2.8%。各类作物播种面积均较去年增长,产量有显著增长。
工业提质增效,加快转型升级。四平市下足动能转换功夫,实施工业提质、扩量、增效“三大工程”,进行技改升级,破解企业发展难题,提高工业发展质量。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97.69亿元,比上年增长5.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6%;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6%。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9%;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1%。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占全市总户数的86.4%。资产总计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0.7%,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5%,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514.6%。
服务业支撑作用增强。全市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79.52亿元,比上年增长7.0%,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55.03亿元,比上年增长11.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7.19亿元,增长20.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2.57亿元,增长14.4%;全市旅客周转量、公路旅客发送量增速较快,邮政业务稳步发展。全年公路旅客发送量达719万人,比上年增长37.74%。旅客周转量达44462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48.19%。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8.22亿元,比上年增长10.33%。快递业务量3972.81万件,比上年增长25.98%。
三、招商引资效果较好,商品房销售平稳增长
四平市统筹一切资源、集中一切力量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四平市掀起“全域抓招商、全员抓招商、比拼抓招商”热潮,开展各类招商活动1169次,足迹遍及14个省、直辖市,签约项目76个,纳入省调度系统到位资金同比增长37.58%、位居全省前列。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4.9%。国有经济投资比上年增长26.9%,第二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39.2%,大力推进第二产业发展。全年开复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294个、完成投资187.1亿元,133个项目落地开工,79个项目竣工投产,多个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投产,跑出了项目建设加速度。商品房销售平稳增长,商品房销售面积64.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5%,商品房销售额30.2亿元,比上年增长5.8%。住宅销售面积54.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8%。住宅销售额26.3亿元,比上年增长7.4%。
四、消费潜力不断释放,消费市场持续恢复向好
消费市场呈增长态势,城乡消费均有增长。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81.1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城镇零售额实现142.3亿元,乡村零售额实现38.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0%、3.5%,分别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8.6%、21.4%。
餐饮收入、商品零售额均有增长,餐饮收入额37.5亿元,比上年增长4.2%;商品零售额143.5亿元,比上年增长3.8%。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实现56.0亿元,比上年下降6.2%,限额以下消费品零售额实现125.0亿元,比上年增长6.0%,限额以下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快于限额以上12.2个百分点。
教育、医疗、娱乐等高品质的消费需求显著提高。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下降28.7%,烟酒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7.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37.9%,金银珠宝类增长37.7%,日用品类增长61.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7.2%,中西药品类增长8.5%。
五、财政金融运行平稳,消费价格指数温和上涨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87.30亿元,比上年增长33.8%。其中,一般公共预算地方级财政收入40.32亿元,比上年增长51.5%。市区一般公共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67.15亿元,比上年增长43.6%,市区一般公共预算地方级财政收入29.03亿元,比上年增长93.5%。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支出240.79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市区财政支出86.15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在市区财政支出中: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卫生健康支出、节能环保支出、农林水支出、住房保障支出增长分别为5.8%、37.3%、7.5%、-31.4%、63.2%、28%、-17.9%。
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实现41.7亿元,比上年增长6.3%。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705.08亿元,比年初增加170.93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804.71亿元,比年初增加47.28亿元。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市有各类保险公司32家,其中,财产保险公司16家,人寿保险公司16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437085万元,比上年增长6.2%。各类保险赔款和给付支出214470万元,比上年增长46.5%。
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3%。八项分类指标呈现“四升四降”的特征。其中:衣着价格同比上涨1.8%;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同比上涨3.2%;医疗保健价格同比上涨1.4%;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同比上涨2.5%;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下降0.4%;居住价格同比下降0.1%;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同比下降0.1%;交通和通信价格同比下降2.5%。
六、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提升,全市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多项社会事业,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降发展成果转化为美好生活品质,增进民生福祉。文化设施不断完善,旅游业蓬勃发展,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截至2023年末,全市共有群众文化馆、艺术馆6个。公共图书馆4个,博物馆4个,广播电台5座、电视台5座,全市广播人口覆盖率达100%,电视人口覆盖率达100%。全市有旅行社20家;星级饭店1家。四平市擦亮全国红色地标城市名片,塔子山红色教育基地全面提升,四平战役纪念馆“为新中国而战”全新展陈正式开馆,铁西区获评省级红色旅游示范区,红色旅游接待量突破120万人次。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四平市被评为“全国平安医院建设表现突出地区”,铁西区、伊通县通过国家级健康县区省级验收。医疗设施完善,居民基本医疗需求得到满足,截至2023年末,四平市共有卫生机构1685个,其中,县级以上公立医院27家,民营医院41家,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17个,卫生院71个,村卫生室752个,门诊部30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共715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0个,其他卫生机构12个。
科教工作亮点纷呈。地直街小学等4所学校获评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四平开放大学等3所学校获评全省社区教育示范基地。全市有大学4所,普通中等专业学校1所,普通中学133所,其中,普通高中20所,普通初中113所。全市有普通小学212所,特殊教育学校7所,幼儿园、学前班315所。2023年,四平市向省申报科技项目63项,目前列入省科技计划8项,申请资金3334万元。
竞技体育成果丰硕。2023年,四平市运动员共获得世界级比赛2枚金牌,亚运会1枚金牌,亚锦赛1枚银牌,全国比赛4枚金牌、2枚银牌、1枚铜牌。在吉林省第十九届运动会上,夏季项目金牌总数位列全省第四位,四平体育代表团还被授予“体育道德风尚奖代表团”称号,展现四平良好风貌。
七、居民收入增加,社会保障持续完善
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均有增加,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1.8个百分点。全地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219元,比上年增长5.3%;全地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91元,比上年增长7.1%。
全市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较上年有所增长,增速为1.7%。养老产业蓬勃发展,全市养老机构71个;养老机构床位7532张。年末全市共有13058户、16362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共有25951户、41377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8493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最低生活标准较2017年提高明显,市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7200元/年,比2017年提高1200元/年,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4920元/年,比2017年提高1420元/年。
八、城市环境稳定改善,生态底色更加靓丽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全市锚定创建现代化品质之城目标,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扮靓城乡形象,城市综合承载力提档升级。多措并举畅通城市路网,攻克资金紧缺、征拆受阻、政策逾期等历史性难题,彻底打通东丰路、康平路等14条街路,翻新加固小红嘴桥、平东桥等6座危桥。千方百计破解多重约束,成功破冰停滞多年的5条公路建设,二龙湖至叶赫旅游公路、省道四杨公路叶赫至杨树林段建成通车。
城乡环境更加宜居。积极打造22公顷花海景观,15处口袋公园,49个海绵工程项目,北河生态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娱乐新的打卡地,紫气大路沿线、牡丹御景小区、爱心口袋公园入选“中国海绵城市十年成就展”典范案例。乡村风貌更加和美,创建“百村示范”村21个、“千村美丽”村84个,新改建农村公路345公里,双辽市十卧公路、伊通县建国至前范公路获评全省“十大最美农村公路”,“体验野趣·清凉四平”之旅入选国家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城市生态改善明显。全市空气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按照《环境质量标准》(gb3095—2012)评价,全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7.67%。全年全市7个集中式水源地水质状况基本良好。实施造林绿化12.4万亩,全面完成58个污水处理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首次达到90%,空气优良天数比例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工作连续两年全省第一,全省河湖长制考核荣获“三连冠”、全省唯一。
总之,《公报》全面客观的反映了过去的一年中,四平市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多重超出预期的挑战,依旧坚定信心、砥砺奋进,敢于担当负责、敢于突破创新,经受住一系列大事要事考验,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在攻坚克难中诠释了四平精神,在守正创新中彰显了四平担当,在砥砺奋进中展示了四平力量。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深刻认识到,前进道路上还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尚不牢固,大项目支撑少、产业链条短、集群效应不强等问题亟需进一步解决。奋斗成就梦想,实干开创未来,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奋力谱写四平全面振兴新篇章。